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本章概要: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主要方面。
本章的具体要求是: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科学体系;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怨的活的灵魂;正确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本章概要:认清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社会性质,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贫穷、落后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特点。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具备了政治、经济、思想条件,并在五四运动后由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担负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起,实现了这一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其先锋队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通常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其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文化纲领是创造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指导下,努力探索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形式,经过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解放战争后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历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阶级关系决定的。无产阶级(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基本内涵。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国家政权问题上有许多独创性成果。
本章的具体要求是: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人手,了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必然性,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掌握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特性、前途等一系列理论观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本章概要: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人民军队,发动人民战争。这支人民军队接受党的绝对领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执行严格的纪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人民战争必须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作为主要的作战形式,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依托,采取具有中国特点的符合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转向农村,并且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逐步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进程,最终实现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标。这一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本章的具体要求是:充分认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特点、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实践;着重掌握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大意义。
四、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本章概要: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在中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是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者。统一战线中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以及特定情况下的大资产阶级。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是统一战线中十分复杂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过经验,也有教训。
本章的具体要求是: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充分认识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了解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理解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历史经验。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本章概要: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掌握者,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其中思想建设必须放在首位,它是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基础。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党内斗争要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作风建没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在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更加突出,必须扫除官气,不断克服官僚主义;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外的监督;必须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本章的具体要求是: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认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密切关系,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掌握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和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点理解从思想上建党,以及注重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观点和历史经验。
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本章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指导下,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并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后,毛泽东于1953年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底,随着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得以确立,标志着中国已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章的具体要求是: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要性和条件;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理解这条总路线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掌握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要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本章概要:随着对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中国已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之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历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新方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开端。
本章的具体要求是: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及其若干重大理论的探索成果;掌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正确评价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