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并得到全党的肯定。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理论,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由于各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如何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运用它,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使之能够解决本国的具体问题,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考虑的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3)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完成了这一特殊困难的事业。
②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具体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政策。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找到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胜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两者又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后者提供借鉴、启迪并被吸收;前者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优势。毛泽东思想中所倡导的许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落后而又极不平衡,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在这样的国家中,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孕育和启迪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3、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
(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的相支持和帮助,但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本国,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去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和向外国学习的关系,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关系等。
4、试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答: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的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同样,正确的革命理论,只有同亿万群众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和形成。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不是个别天才人物主观臆造的东西,而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不断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科学体系。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教条主义的倾向;另一种是经验主义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割裂开来,都不能引导中国取得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获得了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就清醒地分析了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形势,适时地将革命进攻的方向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全党树立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榜样。在“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毛泽东虽然屡遭排挤和打击,但他从未停止过同党内连续出现的“左”倾错误的斗争。1930年5月他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这篇文章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从对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特殊而伟大的事业。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正确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理论上提出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是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来了一番改造,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试述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2)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了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3)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4)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5)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着重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6)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提议,等等。
(7)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
6、试述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
(1)帝国主义不容许。
①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
②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热烈地向它们表示友谊,还是不能得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
③事实上,袁世凯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2)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根本的原因。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
②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
③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
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7、试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具备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发展一直很慢,但在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比较迅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品输入量减少,出口量增加,中国外贸逆差额逐年下降;中国近代工业,其中主要是轻工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资本集中趋势日益明显,拥有千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开始形成。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在中国社会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的社会力量。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在中国沿海开办企业,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60年代起,在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企业中,诞生了中国第二批产业工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已达200万人。
②中国工人阶级比资产阶级资格更老,反帝反封建更坚决。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群众觉悟的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发展。一是罢工次数增加,规模扩大。二是同盟性罢工日益增多,工人阶级的组织能力有很大提高,开始成立“工团”组织。三是罢工斗争由经济斗争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发展。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废除文言文,给封建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发挥了思想启蒙运动的作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观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是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③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实现。
8、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大量涌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课程开始登上高等学校讲坛;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陆续翻译出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逐渐形成。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批判了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断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五四运动以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条件日趋成熟。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建党活动。在中国最早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4)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人民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日益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就能够制定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方针政策,保证中国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直到胜利;
③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9、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
毛泽东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一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是:
①“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②“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③新民主主义政治既与欧美式的三权分立有本质区别,又与苏联无产阶级苏维埃制度不同,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2)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具体说来: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步骤。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从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封建文化,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而也是民主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试述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以担当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来应充当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他们为此也曾进行过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终究不能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总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领导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这是由中国工人阶级本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它除了具有国际工人阶级的一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外,还有特殊的优点:
①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因而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中国没有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
②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的大中城市,并相对集中在外国资本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大型企业中,易于形成统一和强大的力量。
③与广大农民具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天然的联盟,比较容易得到占有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支持。
④在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总之,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只有工人阶级是最有觉悟、最有远见、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
11、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及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历史教训。
(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不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划分了新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②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③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的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党内曾经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只看到了两者的区别,没有认识两者的联系,要在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主张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这两种错误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2、试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他们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没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革命性和妥协性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的特性。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原因是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起就受到多方阻碍,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①是外国姿本的压迫。它们在中国倾销商品和直接投资经营企业,致使中国的市场为它们的廉价的商品所占领。
②是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它们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占据垄断地位,其工业在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供应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
③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农村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购买力极其微弱,致使国内市场显得非常狭小。
④是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它们所实行的苛捐杂税等政策,使民族工商业获利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
⑤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
(3)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又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是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对他们要采取极为慎重的政策。
13、试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旧民主主义已经让位于新民主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任务都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的阶级压迫,但两者之间有着原则区别。
①是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段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②是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③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④是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认清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14、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及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历史教训。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般来说,这一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民主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由无产阶级领导,其前途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旧民主主义已经让位于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两者之间有着原则区别。一是革命领导权不同;二是时代条件不同;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因而,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也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两种革命的关系是“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4)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党内曾经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有认识两者的联系,要在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主张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这两种错误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造成了巨大损失。
15、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过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后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明确概括为:“没收封建阶段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一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①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因为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不到农村人口10%的地主、富农掌握了70%~8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者只有20%~30%的土地。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这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③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这将解放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革命战争提供物质基础;也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农村人民政权的建设;并为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创造必要的前提。(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①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形成,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它同外国垄断资本、本国地主经济相结合,成为买办、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不仅压迫工人和农民,而且压迫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2/3,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并垄断全国的金融业。
③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反帝反封建、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解决大资产阶级与官僚资本问题,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④完成没收官僚资本的革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没收占垄断地位的官僚资本,使新民主主义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其次,无产阶级可以利用由官僚资本转化而来的经济力量,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及相应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3)保护民族工商业。民族工商业是民族资本家经营的那部分企业。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曾出过偏差,走过弯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主要原因如下:
①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
②是由民族资本的特点决定的。民族资本占现代工业的10%,大多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保护和发展它们,对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国民经济均有重要意义。
③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表现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参加了民主革命,是团结与争取的对象。
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全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因此,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权力达到的地方,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必须给予保护。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革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必须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
16、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必要性。
①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仅有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还有与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的大资产阶级,要打倒三大敌人,单凭无产阶级孤军奋斗不可能取胜,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共同对敌。加之中国军阀内部充满了矛盾与争斗,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争取同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则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无产阶级要打倒三大敌人,就必须联合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③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曲折性与长期性,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
(2)可能性。
①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阶级关系也决定了中国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
17、试述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因主要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需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也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如果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则是不可能的。
(2)它是由中国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封建主义影响较深的国家,农民、小资产阶级人数众多。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之中,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比重较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3)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深刻地反映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在政治上容易“左”右摇摆,走极端;在组织上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作风上常常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要克服这些错误,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克服小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侵袭。因此,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必须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位,以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18、试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
(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它关系到党本身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2)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体现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之所以有力量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就是要求全党始终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共产党员不能有任何的私利,一切都要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干部要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也是由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是解决党内矛盾、进行党内斗争的有效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能够使党员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袭,严于律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勇于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19、试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当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着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要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各个不同阶段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学地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关系。当党能正确处理革命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才能在极端的白色恐怖下,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揭开中国革命新的一页;才能从实际出发,走上符合中国国情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且认真研究和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创建一块块革命根据地,并使这些“星星之火”逐步成为“燎原之火”;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素质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从而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奠定坚强的武装力量的基础。(3)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的关系。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都密切联系于武装斗争这一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离开了游击战争,就不能了解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武装斗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因此,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它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同样,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