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25885303
当前位置:广东成人高考网 >> 政治 >> 浏览信息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命题预测试卷(邓论部分)含答案
时间: 2008年09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佚名 浏览:
政治命题预测试卷(邓论部分)
.

一、选择(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
A.发展道路问题 B.根本任务问题 C.发展战略问题 D.发展阶段问题
2.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 )
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8.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9.“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10.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阶级斗争为标准
11.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
A.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体现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12.可持续发展强调( )
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B.经济的发展 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
13.“三讲”中的核心是( )
A.讲学习 B讲政治 C.讲正气 D.三个代表
14.邓小平理论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消灭剥削 B.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实行改革开放
1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1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20.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 )
A.按劳分配规律 B.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律
21.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22.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是( )
A.资本主义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 C.原始公社民主 D.共产主义民主
23.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的基础是( )
A.爱国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方针
24.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A.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B.先人后己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25.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叶九条” B.“邓六条” C.“一纳四目” D.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27.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28.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
29.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
3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2.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
33.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 )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5.“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36.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7.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8.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
3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40.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1.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2.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4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是在( )
A.改革开放目标实现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21世纪中叶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4.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重点是( )
A.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 B.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
C.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D.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45.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46.关于我国当前个体经济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存在雇佣关系B.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C.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D.提供产品,繁荣市场
4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48.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斗争B.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C.民族矛盾D.经济文化的差异
49.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50.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5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B.服务于社会主义的C.在野党 D.民主主义的政党
5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
A.替代关系 B.发展关系C.继承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5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B.特指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D.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55.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 )
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
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 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5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57.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 )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5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59.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
A.计划 B.金融 C.市场 D.财政
60.在我国现阶段,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C.混合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D.私营经济
61.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主要体现在( )
A.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D.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62.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一靠资金,二靠技术 B.要靠改革开放 C.要靠安定团结 D.要靠自己的发展
6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 )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6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
A.武力统一 B.只争取和平统一
C.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65.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 )
A.抓物质文明B.抓精神文明C.两手都要硬 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66.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解决敌我矛盾 B.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7.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居首位的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共同富裕
6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公司制
6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加强科学精神建设B.增强遵纪守法意识C.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D.坚持为人民服务
70.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
71.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一切为了群众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一切依靠群众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
三、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0分)
.
1.试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3.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
邓论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1.B 2.B 3.C 4.D 5.C 6.C 7.A 8.C 9.D 10.A 11.C 12.A 13.B 14.A 15.C 16.B 17.D 18.B 19.C 20.C 21.A 22.B 23.C 24.C 25.D 26.C 27.C 28.C29.D 30.C 31.B 32.C 33.D 34.A35.A 36.B 37.C 38.B 39.C
40.D 41.C 42.D 43.D 44.A 45.D 46.A 47.B 48.B 49.B 50.C
51.D 52.B 53.D 54.B 55.A 56.B 57.C 58.A 59.C 60.D 61.A 62.D 63.A 64.C 65.C 66.C 67.A 68.A 69.D 70.B 71.C
.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因为:
(l)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经新民主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相当长的阶段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现代化、工业化过程。
(2)建国50年,社会主义事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没有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所以要在初级阶段中解决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2.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l)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是基本相适应的,公有制、按劳分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2)同时,我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还存在着矛盾。由于过去“左”的指导,以为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经济管理体制越集中,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使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的实际状况,从而在生产力谋求进一步发展时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在某些环节上不适应生产力。这些都会影响生产力的正常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决定了必然对那些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对那些不相适应的环节或方面加以进一步的完善,以达到新的适应,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的阶段。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并在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的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并在“十三大”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3)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等系列问题,“十四大”则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4)“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等问题的认识上有重大突破。
4.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精神文明是指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而言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因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其一,它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其二,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三,它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人民的参政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四、论述题
1.试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和任务。它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各项国家事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说,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l)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否则,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2)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
(4)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2.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l)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而是智能性要素。但科学技术一经渗透到生产力的诸实体性要素中去,就会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当前,科技对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起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通过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是通过四个途径实现的:物化为劳动资源;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转化为组织管理手段。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发展科学技术也是国际竞争的需要,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3.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3.(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它包含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更,而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的状况和变化决定整个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更。
第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第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的根本内容,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惟一科学的观点,它克服了“人口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以及唯心主义的历史非决定论的错误。
(2)邓小平提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
第一,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积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它为解放思想,排除干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上一篇文章】: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绪论复习
【下一篇文章】:2008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题(仅供会员阅读)
看了本文还会喜欢:(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工具栏
广东省成人高考在线网络课堂
广东省成人高考考试专用教材
快速导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诚邀加盟 | 关于我们 | 购物流程 | 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