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
1.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 (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2.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___、等人。(卢梭、洛克)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5. 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6. 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7. 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8.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9.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
二、问答题: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2. 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0年提出)
4.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四、教育制度
一、填空题:
1.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3.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4.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
5. 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6.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
7.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8.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___年。(1951年)
9.
二、问答题:
1. 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哪些内容?
2.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五、学生
一、填空题:
1.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
2.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
4. 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1)婴儿期__岁(出生-3岁)
(2)幼儿期__岁(3-5、6岁)
(3)童年期__岁(6、7-11、12岁)
(4)少年期__岁(11、12-14、15岁)
(5)青年初期______岁(14、15岁-17、18岁)
二、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什么?如何进行教育?
六、教师
一、填空题:
1.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2.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3.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
4.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
5.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二、问答题:
1.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2. 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