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25885303
当前位置:广东成人高考网 >> 大学语文 >> 浏览信息
201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5)
时间: 2014年02月04日 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作者: 佚名 浏览:

  (一)合音词

  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于”古音同“乎”)。 “之”为指示代词,“于”为介词,所以此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则与后面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前面的动宾结构关涉到对象、处所、地点、内容等。例如:

  (1)用与舍属诸人。(《答李翊书》)

  (2)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3)更譬诸操舟……(《论毅力》)

  (4)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之乎”的合音。“之”为指示代词,“乎”为语气词,此时“诸”只出现在句末:“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乎”用来结束句子。例如:

  (1)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二)约数词

  此时“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或全体中的每一个体,可译为“各位”、“众”等。例如: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将军列传》)

  “焉”

  (一)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例如: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国也》)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二)指示代词

  通常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当宾语,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等。例如:

  (1)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尝焉:试着做这件事。

  (2)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怜焉:爱护百姓。

  (三)疑问代词

  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表示疑问,可译为“哪里”、“怎么”等。例如: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3)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四)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语气。

  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例如: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如:

  (1)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2)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3)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

【上一篇文章】:201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4)
【下一篇文章】:201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6)
看了本文还会喜欢:(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工具栏
广东省成人高考在线网络课堂
广东省成人高考考试专用教材
快速导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诚邀加盟 | 关于我们 | 购物流程 | 货到付款